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蒋雨材 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)近期,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精心组织以“志愿有young 外语传声”为主题的“井冈传韵 声声不息”和“寻根铸魂 逐梦遵义”两支社会实践团,奔赴井冈山、遵义等地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“井冈传韵 声声不息”社会实践团合照。主办方供图。
“寻根铸魂 逐梦遵义”社会实践团合照。主办方供图。
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实践团成员们系统参观“一号工程”主题展览,步枪、文献等珍贵文物,串联起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的革命脉络。此外实践团还走进龙潭、小井红军医院旧址、黄洋界哨口、八角楼等地。在旧址现场,杨可欣老师紧扣当日见闻,将小井医院奉献、黄洋界斗争、八角楼求索,与井冈山精神“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、依靠群众、敢闯新路”核心要义深度融合,讲得具象可感。
离开井冈山,实践团奔赴遵义。走进遵义会议会址,蒋雨材老师紧扣实物展品展开微党课。在四渡赤水纪念馆,魏一扬老师借助动态沙盘,解析经典战例。
实践团还参观了红军山烈士陵园、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。娄山关下,成员们齐声朗诵了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。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的豪迈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忱。
实践团在娄山关下齐诵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。主办方供图。
实践团还融入多元实践,深化红色文化理解。经典演艺剧目《伟大转折》幕布拉开,成员们在跌宕剧情与艺术熏陶中,体会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的磅礴力量。实践团走进花茂村进行实地调研,昔日“荒茅田”蝶变美丽乡村,成员们踏青石板路,看乡村振兴新貌,感悟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”发展智慧。
社会实践期间,实践团还开展了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专业实践,聚焦红色地标、革命故事,精心打磨英文表达,以青春视角、国际语言,助力红色文化跨越语言壁垒,焕发时代新彩。
图为实践团开展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 专业实践。主办方供图。
未来,实践团将持续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载体,依托英语专业优势,深耕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传播,让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,绽放更璀璨的时代光芒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