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身长沙县农家、少年时靠卖冰棒挣学费的张平文,一路从寒门学子奋斗成数学院士,最终执掌百年珞珈。
这位倡导“教育家精神要真正‘活起来’”的校长,曾在公开演讲中强调大学要有“内生动力”和“主动作为”,更以“用心”育人作为治校理念,要求教师“让教育更具时代性、生命力与社会价值”。然而当法院判决为蒙冤学生肖某某洗刷污名后,这位曾激励师生“亲自摸索”的校长,面对汹涌舆情却只吐出一句“等上级安排”,将烫手山芋抛向上方。
昔日锐意创新的学者,今日成了静候指令的“传声筒”,反差之大令人愕然。
“上级”二字在高校治理体系中,本就是一片模糊地带。武大作为31所副部级中管高校之一,校长与党委书记同为副部级干部,理论上实行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”,即党委掌舵方向,校长执桨前行。名义上是党委书记是“一把手”,主持党委会并掌握人事任免的关键票;而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则手握“一支笔”,掌控教学、科研、财务等实权,日常管理中往往更具实际影响力。
这种微妙平衡在危机时刻却极易失衡:当处分肖某某的决定需纠错时,张平文口中的“上级”很可能指向本校党委,也可能直指教育部甚至中组部。可当初武大仅用两天就火速处分学生,那时何曾等待“上级”?如今纠错却要层层请示,暴露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政治逻辑前的脆弱性:所谓实权,终究抵不过“讲政治”的铁律。
▲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
等待的代价正以小时为单位叠加。当雷军悄悄撤下微博“武大校友”标签,当举报者杨景媛继续公开挑衅司法,张平文的沉默已让武大陷入三重困局:其一,制度赋予的自主裁量空间被自我废弃,作为法人代表的校长本可依规撤销处分、切割诬告者,却主动交还权柄;其二,副部级高校的“上级”链条漫长,教育部至中组部的审批流程足以使舆情发酵至不可收拾;其三,最致命的莫过于公信力的崩塌——一个标榜“立德树人”的百年学府,在黑白分明的司法判决前竟需看“上面”脸色行事,大学精神焉存?
此刻,“上级是谁”的答案已不再重要。当治校者从掌舵者退位成传令兵,当担当精神让位于“等指示”的生存哲学,珞珈山上的象牙塔,已在风中飘摇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